三接再外推 問題還是沒解決

  因應藻礁公投,中油提出三接再外推方案,即將於雙十連假後排審。新案將棧橋延伸455m、南北防波堤加長,號稱:「不浚挖、不造地」,但仍有「45公頃碼頭、防波堤」等海域人工構造物。然三接再外推,問題解決了嗎?
 
    依環差報告,三接將港域由水深10m處,外推至約15m處;變更前,航道及迴船池預定浚深至水深18m處。若浚挖,將違反承諾,但不浚挖,水深是否符合需求?環差報告仍保留「維護浚挖」、「棧橋基樁挖掘」、「防波堤沉箱回填」等,顯非完全不浚挖、不造地,卻以不浚挖為由,刪除浚深相關環保對策及漁損預評估,日後若浚挖,對環境恐更無保障。
 
    環差報告既稱「水深18m以上無礁體」,又稱「水深20公尺以內大致還有藻礁岩體分布」、「西南方水深20-35公尺有生物礁」,所載相互矛盾。況外推至水深15m處,被人工設施包圍的生物礁,仍可能受影響。大潭係瀕危物種紅肉Y髻鮫幼鯊的棲地,環差報告將外推案「擴大港區開發面積」,美化為「有更多幼鯊的活動空間」,實在令人傻眼!
 
   永安港的卸料波高限制為1m,而三接外海,冬季波高大於1m佔57%、大於1.5m佔35%、大於2m佔17%,未來空污(冬)季,三接的天然氣卸收,恐將遭遇許多挑戰。
 
    浮動式接收站快則2年可完工,較外推方案的2年半短,可做為縮短遷址時程的過渡方案。環差報告稱浮動式接收站在海象不佳時,得駛離避港;然三接的工作船,在去年6至9月亦曾5度逃到台北港躲風浪,不如盡早遷址。
 
    朝野各黨均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,歐盟協議2030年減排55%,面對即將到來的減碳壓力。燃氣碳排雖較燃煤少,但亦高達燃煤的59%,短期可增氣減煤,長期則應煤氣雙減;目前一二接均有擴建計畫、四五六接也有新建計畫,不含三接的2座儲槽,未來將再新增20座天然氣儲槽,實應重新盤點、整體規劃,避免犧牲負碳排的藻礁生態系,設置未來將高度閒置的接收站。
 
    至於環差報告宣稱遷址將導致北部出現電力缺口,顯忽略外推方案預計2025年6月啟用,而大潭電廠新增機組預計2024年6月前全部上線,較外推方案早了1年。且外推方案啟用前2024年備用容量率高達18.1%,啟用後3年備用容量率高達16.9%、17.9%、19.9%,不僅均超過目標值15%,更遠超過下限值7.2%,不應以缺電恫嚇民眾。
 
(蔡雅瀅/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)
 
本文原載:2021.10.07聯合報



藻礁中油北港

文章作者
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蔡雅瀅
捐款支持